生产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
ppi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PPI与CPI不同
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与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的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对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是有用的。
生产价格指数共调查9大类商品:
① 燃料、动力类;
②有色金属类;
③ 有色金属材料类;
④ 化工原料类;
⑤ 木材及纸浆类;
⑥ 建材类:钢材、木材、水泥;
⑦ 农副产品类;
⑧ 纺织原料类。
⑨ 工控产品
PPI与CPI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
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流通领域消费品。
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即工业品价格向CPI的传导途径为:从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
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
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在某一时期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有可能的。
但CPI与PPI长期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若发生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等。
目前,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
哪些因素影响PPI?
PPI主要由生产资料(采掘、原材料、加工)和生活资料(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费品)构成。
其中,生产资料权重约为75%,而生活资料权重约为25%。因此,PPI价格变动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
从18年1月以来的情况来看,影响PPI的最主要因素是:“三黑一色一气”(石头、水泥、钢材、有色金属、天然气)。
但2016年后,随着中国供给侧改革,环保督察的推进,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存,淘汰了过剩的低端产能,导致了此后维持2年的PPI上涨。
所以,我认为PPI分析框架概括起来就是:短期看国际形势,中期看价格趋势,长期看供给侧改革。
也就是:
在短期内,PPI走势主要参考国际油价和金属价格的变化。
中期看价格趋势,一旦价格趋势形成,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PPI也会逐步跟随趋势同步变动。
而长期要看供给侧改革,主动去产能一般会导致PPI先下行,后上行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