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9年年底爆发的苏芬战争中,芬兰部队装配的索米冲锋枪使装备有莫辛纳甘步枪和少量PPD-40冲锋枪的苏联红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这让苏军感到十分震惊,也因此意识到了冲锋枪在城市和丛林近战中无可取代的重要性。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1940年,枪械设计师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斯帕金立即着手研制新型冲锋枪。与此同时,在战争的催化下,全世界的枪械制造工艺取得了巨大发展。
传统的生产方法逐渐被废弃,这也给新型冲锋枪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当年9月,斯帕金在参考了索米冲锋枪的优点之后,设计出了新型冲锋枪的样枪,经过两个月的测试和与PPD的竞争,该枪最终获胜。1941年前夕,新样枪被苏联国防委员会定为制式冲锋枪,并命名为“PPSh-41冲锋枪”,也被称作“波波莎”冲锋枪。这距离苏联的卫国战争爆发只有不到6个月。
由于PPSh-41在设计时主要秉承着适合大规模生产和结实耐用的宗旨,对成本没有提出过高的要求,因而该枪有对于其他冲锋枪来说比较奢侈和少有的木质枪托枪身和散热筒等方面,沉重的木质枪托和枪身使PPSh-41的重心后移,从而保证了枪身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像步枪一样用于格斗,同时还特别适合在高寒环境下握持另一方面,PPSh-41的枪管散热筒使它能够像机枪一样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射击这个枪管散热筒比枪管长一寸并稍稍前倾可充当一个粗略的枪口制退器,也能减少在全自动射击期间的枪口上扬;当枪口碰触地面或工事墙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尘土进入枪管。不仅如此,由于枪管下方没有开口,更防止步兵在卧倒射击时被火药气体吹起的尘土遮蔽视线,甚至暴露位置。